一、事件:华为手机“超级智能体”发布
6月30日,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宣布,华为Pura80系列将于8月在中国上线“AI超级智能体”,旨在通过自然语言对话让小艺理解用户意图并自主完成任务。
AI手机或成智能体超级入口
东吴证券表示,进入AI时代,超级入口的核心逻辑从“功能驱动”转向“任务驱动”。用户无需逐一操作应用程序,仅通过自然语言提出任务,AI助手即可跨应用调取服务完成如报告生成、日程管理等复杂操作。
其指出,手机方面,厂商正把智能体从“语音助手”升级为深度嵌入操作系统的执行引擎,如苹果计划让新版Siri直接在端侧调用日程、照片与邮件等私有数据,并在必要时通过加密云推理补齐复杂逻辑,目标是把填写表格之类的事务完全交给系统处理;三星的Galaxy AI已在S25 系列统一30 个本地应用和十余款高频第三方应用等等。
去年10月,荣耀发布行业首个搭载智能体的个人化全场景AI操作系统——MagicOS 9.0,并正式宣布YOYO助理全面升级为YOYO智能体。用户只需向YOYO发出语音指令“帮我点一杯热拿铁”,YOYO在理解用户需求后,就会像人一样调取用户经常使用的外卖APP,找到经常光顾的咖啡店,自动完成点咖啡操作,并向用户确认结算,完成点咖啡服务。
今年4月,智谱AI团队最新推出的“Phone Use”AI智能体—AutoGLM。据悉,AutoGLM能模拟人类在手机操作,执行如社交媒体互动、在线购物、酒店预订等任务。AutoGLM能接收简单的文字或语音指令,自动完成复杂的操作流程,无需用户手动干预。
东吴证券认为,智能体不再停留在问答层面,而是接管联系人、相册、定位、支付等高权限接口,能够跨应用解析用户意图、自动完成多步操作。
有望成为新一轮换机潮核心推力
据IDC数据,2024年中国AI手机渗透率由2023年的5.5%升至13.2%,预计2025年将达到0.8亿台。从长期趋势来看,IDC预测到2027年,中国AI手机出货量将进一步增长至1.5亿台,渗透率达到51.9%,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东吴证券表示,AI能否真正驱动用户换机,核心取决于应用层是否能精准捕捉用户高频、刚性需求,拉动消费侧热情。
其指出,AI 正逐步从辅助交互工具向“具身智能体”转变,应用场景正从语音助手延展至多模态理解、内容生成和个性化生产力等高价值任务。这一演化路径带动了对更高参数规模模型的需求,进而对手机 SoC、内存、NPU、存储与散热等核心部件提出更高配置要求,构成推动手机硬件系统升级的重要力量。
另外其还指出,DeepSeek在5月发布的版本DeepSeek-R1-0528思维深度与推理能力显著提升,市场预期DeepSeek R2版本或将在多模态融合、实时决策能力及垂直场景泛化性上实现跃升,预计会在下半年亮相,AI应用及算力端有望充分受益。
二、历史龙头表现
2024年5月16日,联想发布首款AI手机moto X50 Ultra,该产品搭载了联想小天AI个人智能体(AI Agent)。
2024年1月,OPPO、荣耀相继发布AI手机;同月,三星发布AI手机GalaxyS24系列,底层AI功能基于Google的Gemini;2月,魅族发布AI手机21PRO。
受此一众消息催化,AI手机概念在市场逐步走强,龙头福蓉科技自2月8日至3月29日,收获逾150%的涨幅。
三、相关概念股
东吴证券认为,随着端侧大模型参数持续增长,对本地算力、存储、功耗管理及散热等硬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,带来智能手机底层硬件架构的系统性升级。概念股梳理如下:
存储:兆易创新、江波龙、德明利、普冉股份、佰维存储、香农芯创等;
充电/电池/散热:奥海科技、德赛电池、珠海冠宇、中石科技、思泉新材;
整机组装:立讯精密、华勤技术、歌尔股份、国光电器、龙旗科技、天键股份等;
外观件/功能件:蓝思科技、鹏鼎控股、东山精密、领益智造、比亚迪电子。
*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
*风险提示:股市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
暂无评论内容